前几天旁听了一个茶话会,有一位结婚几年的女性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有三点值得思考:
-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往往会超越我们的想象
- 选择的重要性
- 人的社会性
或许是由于那个年代所倡导的男尊女卑思想,她从小到大父亲和爷爷对于她所拥有的快乐和成就没有体现出强烈的关心和在意,没得到来自长辈的认可,对于她自我的人格以及三观的树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会间断性的对自己产生怀疑,以至于自己的生活状态都并未呈现出一个良好的状态。
稍长大些后爷爷搬去他家住,令她感到非常奇怪的是,爷爷几乎不出去,在家里也只是一个人待着,几乎没有任何的社交,以至于她有一种他死了的感觉。
零社交的状态总是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人从进化而来一直作为群居动物,社交性必然伴随着自己,表达欲和分享欲都是常人所拥有的基本欲望,想做到零社交是很困难的。网上关于零社交有两种阐述:一是对于世界认知存在障碍,如抑郁症患者,选择主动隔绝社会,二是个人短暂性的零社交,用于进行探索性的深入或者成长性的自我提高。不是她的爷爷属于哪一种。
后来她谈到了现在的婚姻生活,谈到了和丈夫之间所存在的隔阂,比如说在生病时丈夫问到:你需要靠枕吗,我给你拿一个。 但是她就会问:我已经病成这个样子了你为什么不直接把靠枕给我放一下,你这是不关心我。丈夫说:可是我已经给你做饭、打扫卫生了啊。 后来她说她两之间,她谈论的更多是态度,丈夫更多是阐述现实,这就是她们聊天之中所存在的根本区别。
茶话会的主理人问:那你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他,“就是他那时候对我很好啊,在我生病的时候照顾我,给我买缺的东西,在我聊的时候陪我说说话…更多的是对我好”
她自己后来说“他更多的是给予了我物质上的东西,包括现在也是”
每个人应该都希望找到理想的伴侣(物质与精神),但残酷的现实往往不会如其所愿,不只是伴侣,包括工作、居所、人际环境等诸多皆是如此,如何选择都是一种选择,只是在选择之后不要回头,要敢于承担选择之后的责任和风险。
由于现实(大龄、父母撮合等)而不是由自己的心去决定一段感情甚至于一段婚姻,就这个例子来说,所得到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可能:两人最初并不是都真的喜欢对方,但后来发现喜欢上了对方。
之前看到一个评论大概说他们迫于现实选择了结婚,开始并没有太多的属于亲密关系的行为,只是在面对其他人时表现出很亲密的样子,很长时间过去后发现好像喜欢上对方了(喜欢不怎么合适,想不出其他词语来代替)。